近年來學院科學研究成績斐然,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16項,學院教師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高水平論文數3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重要出版機構出版專著15部,榮獲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社科聯等部門和單位頒發的成果獎10餘項。
(一)國家級科研項目
序号 | 項目來源 | 項目類型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1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重點項目 | 智媒時代主流意識形态傳播力的綜合評價與提升路徑研究 | 王海穩 | 2021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思政專項 | 主旋律電影育人價值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 | 楊小芳 | 2022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一般項目 | 傳統樸素智慧嵌入新技術倫理的機理與實現路徑研 | 殷開達 | 2022 |
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一般項目 | 新發展階段農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研究 | 張揚金 | 2021 |
5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青年項目 | 明清華北極端旱澇災害的發生與治理研究 | 韓健夫 | 2021 |
6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一般項目 | 21 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 | 田世錠 | 2020 |
7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一般項目 | 大學生創業政策的績效評價及其路徑優化研究 | 趙傑藝 | 2020 |
8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一般項目 | 我國大學軟法治理秩序與效能提升研究 | 何晨玥 | 2020 |
9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後期資助項目 | 上海商業聯合會興起與衰亡的曆史研究 | 王永進 | 2020 |
10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後期資助項目 | 對話心智與身體:具身認知的内感受研究轉向 | 張靜 | 2020 |
11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思政專項 |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動态研判創新及引導機制研究 | 黃岩 | 2019 |
1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一般項目 | 新時代農民民生幸福研究 | 劉孝菊 | 2019 |
1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青年項目 | 平安建設中大數據監控體系的“犯罪情境效應”及其治理方案研究 | 楊子飛 | 2019 |
1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青年項目 | 綠色“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清潔能源國際合作戰略優化及路徑選擇研究 | 王雙 | 2018 |
15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青年項目 | 多元主體協同下的流動人口治理機理及推進機制研究 | 陳菊紅 | 2016 |
16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一般項目 | 能人治村的民主法治化實現機制與走勢把握研究 | 張揚金 | 2015 |
17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青年項目 | 基層民主與鄉村治理績效研究 | 王海穩 | 2012 |
18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一般項目 | 道德旁觀現象研究 | 黃岩 | 2012 |
(二)高水平論文
序号 | 論文題目 | 第一作者 | 刊物名稱 | 發表時間 |
1 | 靶向發力,實現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 | 王海穩 | 《光明日報》 (理論版) | 202011 |
2 | 牢牢把握放大新優勢的曆史機遇 | 楊樂 | 《浙江日報》 (理論版) | 202112 |
3 | 鄉村振興中村幹部的五個角色 | 張揚金 | 《經濟日報》 (理論版) | 202004 |
4 | 哪個上帝? 真的死了?——論施特勞斯對現代哲學之教條主義傾向的批判 | 楊子飛 | 哲學研究 | 201302 |
5 | 對象還是身體?《巴黎手稿》中自然與 工業之辯 | 楊樂 |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 | 201904 |
6 | 身體意象可塑嗎?——同步性和距離參照系對身體擁有感的影響 | 張靜 | 《心理學報》 | 201608 |
7 | 對話心智與身體:具身認知的内感受研究轉向 | 張靜 | 《心理科學》 | 202101 |
8 | 馬克思恩格斯自然概念的雙重意涵及其現實意義 | 田世錠 | 《自然辯證法研究》 | 202008 |
9 | “剩餘數據”與“銷售未來”——論監控資本主義的現在與未來 | 楊子飛 | 《自然辯證法研究》 | 201708 |
10 | “第三洞穴”與“數據主義”——論大數據社會科學的内在矛盾 | 楊子飛 | 《自然辯證法研究》 | 201608 |
11 | 去留之際:美國新教在華傳教士對國共内戰的因應 | 陳鈴 | 《中共黨史研究》 | 201712 |
12 | 《金史·地理志》開封府戶數再考 | 韓健夫 | 《中國史研究》 | 201911 |
13 | 我的身體是“我”的嗎?——從橡膠手錯覺看自主感和擁有感 | 張靜 | 《然辯證法通訊》 | 201703 |
14 | 操縱恐懼——論“監控社會”的擴張機理 | 楊子飛 | 《自然辯證法通訊》 | 201607 |
15 | 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品格 | 王海穩 | 《國外社會科學》 | 202203 |
16 | 理論與現實:西方公共理性精神研究的二維剖析 | 王海穩 | 《國外社會科學》 | 201603 |
17 | 朱迪斯·巴特勒之批判理論的曆史唯物主義批判 | 楊樂 | 《浙江社會科學》 | 202110 |
18 | 自由觀念的澄明——《共産黨宣言》的政治哲學意涵 | 楊樂 | 《浙江社會科學》 | 202007 |
19 | 現象學精神病理學視野下自閉症的身體自我障礙 | 張靜 | 《浙江社會科學》 | 202004 |
20 | 城鄉空間融合的意蘊及其正義建構 | 張揚金 | 《浙江社會科學》 | 202102 |
21 | 新中國成立初期基督教出版業走向聯合的前因後果 | 陳鈴 |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白皮版)》全文轉摘 | 201808 |
22 | 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SPOC教學模式的探索 | 黃岩 |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白皮版)》全文轉摘 | 201704 |
23 | 可能性的枯竭——論電子監控技術的人性代價 | 楊子飛 |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白皮版)》全文轉摘 | 201602 |
(三)專著
序号 | 專著名稱 | 第一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1 |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與我國清潔能源國際合作方略 | 王雙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2207 |
2 | 新帝國主義 | 田世錠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2112 |
3 | 基層民主技術創新與鄉村治理績效研究 | 王海穩 | 人民出版社 | 202010 |
4 | 高校優秀輔導員角色形象研究 | 王胡英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2005 |
5 | 旁觀現象的理論探讨與實證研究 | 黃岩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1804 |
6 | 自我和自我錯覺——基于橡膠手和虛拟手錯覺的研究 | 張靜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712 |
7 | 解釋水平與信息框架匹配對環保說服的作用研究 | 王亞楠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 201712 |
8 | 反啟蒙運動的啟蒙:列奧·施特勞斯政治-哲學研究 | 楊子飛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612 |
9 | “國家——社會”視域下的流動人口自我管理研究 | 陳菊紅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1606 |
10 | 實踐探索與路徑選擇:浙江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 魯貴寶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1604 |
11 | 生活決定意識:《德意志意識形态研究》 | 李穎嬌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603 |
12 | 美國大學校園文化研究 | 張愛芳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1511 |
13 | 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 | 範江濤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1507 |
14 | 美國大學與政府的權力關系變遷史研究 | 陳文幹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1501 |
15 | 民主技術與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 | 王海穩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303 |
序号 | 獲獎名稱 | 頒發單位 | 獲獎人 | 年份 |
1 | 《基層民主技術創新與鄉村治理績效研究》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王海穩、張揚金、黎遠波 | 2021 |
2 | 《社會主義榮辱觀》獲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獎 | 教育部 | 黃岩(4/4) | 2020 |
3 | 浙江省第二屆研究生教育成果獎一等獎 |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學會 | 王海穩(4/8) | 2019 |
4 | 《中國教育政策過程本土化研究》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賀武華 | 2017 |
5 | 《現象學對于認知科學的意義》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徐獻軍 | 2017 |
6 | 《權力制約監督論》獲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獎三等獎 | 教育部 | 王海穩(8/8) | 2015 |
7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程、經驗與啟示》獲得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 | 浙江省人民政府 | 王海穩(2/2) | 2014 |
8 | 《馬克思恩格斯弱者權益保護思想》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王海穩(3/3) | 2014 |
9 | 《民主技術與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獲浙江省社科聯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 浙江省社科聯 | 王海穩 | 2014 |
10 | 《新管理主義對公共教育改革的影響及其反思》獲浙江省社科聯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 浙江省社科聯 | 楊小芳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