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部門、學院、研究機構:
現将本通知轉發給你們,請根據文件精神,做好申報工作,上報材料受理時間截止10月15日(周二),申報請注意:
1、本年度項目采取限額申報與擇優委托兩種方式,限額申報項目分為規劃重點項目和青年重點項目,分别是4項、8項;擇優委托項目也分為規劃重點項目和青年重點項目,總額不超8項,兩者比例不限。
2、項目資助采取省立校助的方式進行,由學校給予項目經費資助,年終不核算業績點。規劃重點項目資助15萬元,青年重點項目資助4萬元,立項後首期撥付50%,按期結題再撥付剩餘經費。
3、已獲得學校其他專項經費資助的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按資助總額就高資助,不予重複資助。
4、規劃重點項目結題要求是獲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立項資助或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及以上;青年重點項目結題要求是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資助或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或以第一作者發表一篇及以上權威學術刊物論文(一級權威A類)。
5、項目申請人填寫《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項目申請書》(見附件3,以下簡稱申請書)和《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項目申報個人彙總表》,學院将彙總表(Word版和PDF蓋章版)和申請書(2份PDF電子稿,2份紙質版,注意AB表)一并打包提交至我處。
聯系人:戴英 86873867 13291828783
電子郵箱:hdskl@hdu.edu.cn
人文社科處
2024年9月25日
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
2023—2024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
人文社科攻關計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精神,推動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不斷提高咨政服務能力,經研究決定,啟動2023—2024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申報工作,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實施方式
本年度項目采取限額申報與擇優委托兩種方式。限額申報類可自由選題,建議的重點研究方向詳見附件1。擇優委托類項目名稱已指定,詳見附件2。
申報項目分為規劃重點項目和青年重點項目兩類,采取“省立、校助”方式實施,各高校給予項目經費資助。其中,規劃重點項目資助經費建議不低于20萬元,青年重點項目資助經費建議不低于5萬元。經費按照《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省财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等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因教育廳不再下撥資助經費,以數字杭電的申報通知為準)
規劃重點項目和青年重點項目可以是應用對策研究項目,也可以是基礎理論研究項目。應用對策類研究一般應在2年内完成,基礎理論類研究一般應在3年内完成。
二、申報要求
(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着力推出具有學術創新價值、服務決策價值和實踐指導價值的重大研究成果。
(二)限額申報類的規劃重點項目和青年重點項目,浙江大學各限額申報6項、12項,其他本科高校各限額申報4項、8項,獨立學院及高職高專院校(含職業本科院校)各限額申報1項、3項。省高校文科實驗室依托建設高校相關學科額外增加2項、2項。擇優委托類項目每個高校最多可申報8項,規劃重點項目和青年重點項目不限比例。
(三)項目申請者一般為高校在編在崗專任教師或研究人員,每人隻能牽頭申報1個項目。青年重點項目申請者年齡應在45周歲以下(1979年10月1日以後出生),且一線教師比例不低于50%。國家級項目以及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在研項目負責人不得申報。
三、申報程序
(一)項目申請人填寫《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項目申請書》(見附件3,以下簡稱申請書),經學校審核同意并加蓋學校公章後,上交2份PDF格式申請書。一份存檔用,内容包括封面和A、B表,以“限額或擇優-A表-項目名-4位一級學科代碼.pdf”格式命名。另一份評審用,内容僅B表,不含封面和A表,以Word或WPS直接另存為PDF的方式生成,以“限額或擇優-B表-項目名-4位一級學科代碼.pdf”格式命名。學科代碼按照《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的4位一級代碼填寫。
(二)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彙總本校申報項目,填寫《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項目申報彙總表》(見附件4,以下簡稱彙總表)并加蓋學校公章。以學校為單位将彙總表(Word版和PDF蓋章版)和申請書(2份PDF)電子稿一并打包,于2024年10月20日前分别發到對應業務主管處室郵箱。普通本科高校聯系人:高教處童振華,電子郵箱:gdjyc@zjedu.gov.cn,電話:0571-88008980;職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聯系人:職成教處林秀峰,電子郵箱:jyt_zcj@126.com,電話:0571-88008949。
四、其他要求
(一)各申報高校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認真組織項目申報工作,并經遴選、公示後推薦上報。各高校和申請者要對項目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二)如項目申請獲得資助,項目研究成果須在顯著位置标注“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資助”,英文标注可使用Maj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Projects in Zhejiang Universities,省教育廳對項目研究成果擁有使用權。立項項目參照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管理。
(三)項目結題将以申請書約定的研究任務、成果形式作為重要依據,最終成果需由項目負責人主持完成并作為第一署名人,且不存在知識産權等方面的争議。著作類成果需已完成,論文類成果需正式發表,咨詢服務報告類成果需有實際應用部門的采納證明。(結題要求以數字杭電的申報通知為準)
附件:1.重點研究方向選題指南
2.擇優委托項目選題指南
3.項目申請書
4.項目申報彙總表
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
2024年9月19日
(此件依申請公開)
附件1
重點研究方向選題指南
1.健全企業合法權益依法保護機制研究
2.省域公平競争先行先試改革研究
3.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研究
4.平台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研究
5.數據知識産權制度改革研究
6.數據安全體系建設研究
7.産業數據價值化改革研究
8.重大任務牽引的科研組織模式改革
9.國際開放創新生态改革先行試點研究
10.科技成果轉化集成改革研究
11.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研究
12.創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研究
13.創新海洋經濟發展機制改革研究
14.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
15.構建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機制研究
16.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改革研究
17.健全城市更新體制機制研究
18.建設“15分鐘公共服務圈”研究
19.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務改革研究
20.院前急救“一件事”集成改革研究
21.構建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體系研究
22.“老有康養”集成改革研究
23.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研究
24.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研究
25.構建高标準現代服務業體系研究
26.利用外資體制機制改革研究
27.完善山區海島縣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
28.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29.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研究
30.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研究
31.未來産業發展研究
32.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研究
33.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理論與實踐研究
34.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研究
35.新型城鎮化建設路徑研究
36.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實質性突破研究
附件2
擇優委托項目選題指南
1.高等教育服務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路徑與方法研究
2.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路徑研究和省域探索
3.全省教育系統應急處突現代化體系建設
4.浙江省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5.浙江省學齡人口變化趨勢與基礎教育應對策略研究
6.教育共富背景下浙江鄉村教育資源配置研究
7.浙江省孤獨症兒童全支持教育智慧體系構建研究
8.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體制機制建設探索與研究
9.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運行機制研究
10.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提升的路徑研究
11.關于人口結構變化背景下基礎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研究
12.共同富裕背景下科學教育大中小學聯動貫通機制研究
13.浙江高校教育基金會作用發揮研究
14.新時代高質量開展來華留學教育的途徑研究
15.黨建引領下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與機制研究
16.新時代高校師範生美育素養提升探索與實踐
17.我省大學科技園發展戰略與有效路徑研究
18.教育強國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研究
19.完善高校學生實習實踐制度及評價機制研究
20.基于新時代高等學曆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态優化研究
21.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背景下我省教育行政執法質效提升對策研究
22.有利于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的體制機制研究
23.統籌推進我省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研究
24.我省高校工程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25.浙江高職教育“新雙高”建設賦能共同富裕的策略與實踐研究
26.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創新研究
27.優化調整辦學體制賦能高校高質量發展研究
28.暢通高校與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的新路徑研究
29.我省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路徑及評價體系研究
30.完善我省高校科技創新機制集成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對策研究
31.加強新時代校園廉潔文化育人實效研究
32.職業教育在地國際化的現實價值和路徑選擇研究
33.浙江省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與創新研究
34.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戰與對策研究
35.浙江省高校心理隊伍助人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36.基于數智驅動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幹預全流程研究
37.高校家校醫溝通協同機制研究與實踐
38.我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振興發展對策研究